《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1958到1963年,是斯霞老师教学硕果累累的五年。这五年里,她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的试点任务,获得了省教育厅和中央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且积累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套实践经验。1963年6月,学制改革胜利完成之时,斯老师应江苏省广播师范学校的邀请,进行了《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播出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反响强烈,好评如潮。40年前《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实况已经成了历史,我们无缘学习、欣赏,所幸有《广播教学稿选》(小学版)上刊登的《小英雄雨来》教案。我们又发现,1982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学生涯》中也有《小英雄雨来》教案。对比之下,我们惊喜地发现,两者是不同时期的教案。前者用三课时教,而后者只安排了两课时;前者较为简略,后者增设了好些个问题,还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重难点没变,但处理方法有所变化,作业 布置也有所不同,后者似乎更切合语文实际──显然,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么一篇较长课文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 的安排、节奏就更紧凑。这两个教案成了斯老师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见证。我们这里读的是1982年出版的教案。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今天,全国各地都在乘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发所带来的语文教育改革的春风而思索、实验之时,再来回顾《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不禁深深叹服于斯霞老师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独到把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恰当培养。

  《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随处可见斯老师运用语言本身的特点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对芦花村(故事发生地点)景色描写段落的品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自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

  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必然会熊熊燃烧起来。烈火必然射向蹂躏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涵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张志公先生阐明:由于思想和语言有着不解的因缘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离不开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内容。斯老师在教学中,板书突出雨来在夜校里学习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再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把雨来对美丽的家乡的爱和对自己祖国的爱直接连接了起来,为揭示雨来的英雄行为做铺垫。板书和有感情朗读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无疑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在重点段(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斯老师先是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一边讨论,一边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来的对比板书,把敌人的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来。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板书又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斯老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老师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谈识字教学的文章中写道:总之,学生识字的基础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充实,他们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同样教识字,低年级和高年级有区别我们要注意学生识字基础的变化,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这里我们看到斯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小英雄雨来》是学生小学快毕业时的课文,学生正具有相当的识字能力。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斯老师明确提出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在方法上,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观。

  斯老师在讲读教学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让提问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在讨论、答问中进行了种种语言实践活动。教给了学生方法,发展了学生能力。

  斯老师很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默读特别指出不同年段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斯老师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以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通过默读领悟课文内容,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的教学,贯穿始终。

  当代教学理论中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就是为迁移而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两种说法有所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斯老师引导学生扶着教材这张凳迈开了语言训练的步子,本课教学注重以读促写的结合。仅以几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思考今后自己的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体验必定深刻。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4812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上午11:29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上午11:32

相关推荐

  • 小学春季安全教育讲稿

      这里是公文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春季安全教育讲稿,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CN公文站稿件栏目~ 小学春季安全教育讲稿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度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春节和…

    新闻报道 2022年12月15日
  • 高中毕业典礼的讲话稿范文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学校欢迎并感谢各位能够参加颐和中学20xx届高中毕业典礼,共同见证20xx届同学人生中一个庄严的时刻。   首…

    新闻报道 2022年12月1日
  • 关于《克与千克》评课稿

      《克与千克》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重量单位,但是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这种这么直观,它让学生理解有点抽象。但易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教学的脉络,能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

    新闻报道 2022年9月24日
  • 镇服务中心开展书法小组通讯稿范文

      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扩展交际圈,xx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建设组与大学城华师书法协会会员于20xx年5月5日下午在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成长学堂活动室开展了书法小组。  …

    新闻报道 2022年8月11日
  • 优秀院长年终表彰讲话稿

      这里小编为你们精心搜集整理了优秀院长年终表彰讲话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优秀院长年终表彰讲话稿(一)   尊敬的长城科技学校校长女士、尊敬的重庆企强教育集团张先生,各位嘉宾,…

    新闻报道 2023年8月17日
  • 小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

      新的一年,学校的开学典礼也如期举行,大家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一】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

    新闻报道 2022年9月25日
  • 有关大会的通讯稿

      篇一:会员大会通讯稿   XX年2月20日,创业协会全体会员集聚一堂,总结上一学期大家努力工作的成果并对优秀干事进行嘉奖,以及对新学期工作的展望。   大会总共分为七个流程。第…

    新闻报道 2022年9月3日
  • 《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最新评课稿

      本节口语交际课,从认识小动物入手,训练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喜欢小动物的原因。接着观看视频《棉花姑娘》,解释“有益的”小动物,让学生认识有益的小动物,用…

    新闻报道 2022年8月13日
  • 《我最好的老师》评课稿

      这是我第二次听师大附小的赵挚老师上一篇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两次的感觉截然不同。   还记得3月10日,在我们天华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赵老师给我们上了《我最好的老师》这一课…

    新闻报道 2022年7月16日
  • 众数的评课稿范文

      1. 以生活为切入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同学们去过那些超市,想了解员工的工资吗?”并在 …

    新闻报道 2022年7月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