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在辩论中的应用

  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须有必然联系,即须有引起某种现象的“因”,才会产生这一现象的“果”。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因果关系在辩论中是如何应用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果关系在辩论中的应用

  强加因果,即借助联想或想象,在因与果之间找到某个语言连接点,构成一种临时性的因果关系,这种强加的因果关系貌似合理,又有“笑”果。运用到论辩中,可让你的论辩风度翩翩。

  技巧一:语句类比

  刘震云的妈妈在镇上卖酱油时,旁边有个书店,经常拿上一本鲁迅的书学习识字。当知道儿子写作时,她问:“你现在也写东西?这个事不难。”

  “我觉得挺难的。”听儿子这么说,她又问:“鲁迅在作家里边算是牛的吗?”

  “好多人都把鲁迅当祖师爷呢!”

  于是,她放话道:“嗨,那写东西太容易了,我看过他的书: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都能写出来:我卖酱油,一个是酱油缸,另一个也是酱油缸。你看是不是很容易?”从此,刘震云便坚定地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最终成为大家。

  此中,刘妈妈为鼓励儿子,便用亲身经历为据,以证明写作很容易。她的逻辑是:鲁迅的东西我也能写(因),所以“写作这东西太容易了”(果)。殊不知,她能写的只是语句,这与整篇文章显然不能等量齐观,这便意味着,这个简单类比虽是以偏概全,但这一让人忍俊不禁的强加因果,又确实给了对方莫大的鼓励,由此可见此术的巨大功用。

  技巧二:词义别解

  20xx年2月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由于此前有普京总统将要辞职的传闻,于是,一名希腊记者便问道:“我明白,您在自己的任期内是不打算离开的,但……”还没等说完,记者们都笑了起来;见总统普京也在尴尬地苦笑,这名记者连忙解释:“您是明白我的意思的!我曾看过一种观点,说您正坐在手提箱上,随时准备跑掉。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听到这话,普京先是故意地向脚下的两边各看了一下,然后问道:“手提箱在哪儿呢?”在一片笑声中,他又说道:“我当年练的是柔道可不是田径,我不打算提前离开克里姆林宫。”

  于是,一片笑声和掌声。

  捕捉到问题中“手提箱”这个比喻后,普京随即化虚为实并假痴不癫地既看又问,继而用“我当年练的是柔道可不是田径”(因)这一人所共知的事实,来为自己“不打算提前离开克里姆林宫”(果)提供理由。不难理解,“我当年练的是柔道可不是田径”意即“我不善于跑”,这个跑步之“跑”显然与离开(辞职)之“跑”是一种词义别介,普京的辩解机智幽默,却又合乎情理。

  技巧三:概念偷换

  看到某知名“幽默”杂志社招聘编辑,一位喜爱幽默的朋友便欣然前往。面试时,见这位仁兄浑身黑亮,主考官含笑问道:“你刚从非洲旅游回来吗?”

  “没有,我还没出过国呢!”朋友实话实说。

  “嗯,那一定是刚从煤矿考察回来?”

  虽听出了考官话语中的幽默色彩,但朋友却不敢造次,仍老实作答:“我最近什么都没干,在家专心写字呢。”

  “写字能把人写黑?”主考官穷追不舍。

  “近墨者黑嘛!”听到这句脱口而出的妙语,主考官随即向朋友祝贺道:“欢迎你即将成为我们杂志社的一员!恭喜!”

  朋友听到“写字能把人写黑”这一歪问时,他随即予以歪答:因为写字——因为“近墨者黑”,所以,这个用“墨”写字的人当然会“黑”了。近墨者黑与用墨写字,此墨非彼墨,但朋友偷换概念,强行使“近墨者黑”(因)与“我长得黑”(果)之间构成一种临时性的因果关系。既显机智,又貌似合理,给人以幽默风趣之感,最终,朋友赢得主考官的青睐。

  技巧四:逆向思维

  为推销自传《黄瓜的黄 西瓜的西》,黄西回国做巡回演讲,不仅赢得无数国人的喜爱,还荣获了《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人物”。颁奖典礼上,记者问:“41岁写自传,是不是有点太早?”

  黄西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笑道:“所以我尽量把我的自传写得短一点儿。”

  记者又问:“我注意到自传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所有不喜欢我的书的人。为什么要写‘献给所有不喜欢我的书的人’?”

  黄西则含笑说:“因为不喜欢我的人还是占多数。”

  闻言,记者先生也禁不住乐而开怀。

  记者追问41岁写自传,是否为时尚早,黄西却以“写得短”答之;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强加因果——因为我年轻(41岁嘛),所以就写“短自传”。再看,其“因为不喜欢我的人还是占多数(所以我要把书献给他们)”之说,似乎有违正常逻辑;但这种逆向应答,却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因为不喜欢我的人还是占多数(所以我的书大有市场)”;这一逆向而思的强加因果,颇有笑料。

  技巧五:故作夸张

  南朝时,齐太祖崇尚道教,平日,他都会找个大臣来陪他谈仙论道,以致大臣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一天,齐太祖派人去叫长史张融,并叮嘱越快越好。可过了好长时间,这位张长史也没个人影;不得已,齐太祖便再次派人催促。见到姗姗来迟的张融,齐太祖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疾言厉色地问他道:“你怎么这么难请?让我等了老半天!”

  听到这话,张融不慌不忙道:“陛下是天之子,小臣乃凡间人啊!”

  “笑话,这就是你故意推迟见朕的借口吗?”齐太祖老大不高兴。

  “天之子仙居天上,我是自地下凡间升到天上,想快也快不起来啊!”

  此语一出,齐太祖也不好意思再为难张融了。

  面对齐太祖的质问,张融故意将“天子”之称皇帝,理解为“天之子”——“天的儿子”自然住在“天”上,所以我到您这里来就是“自地下升到天上”。如此夸张,“自地下升到天上(因),想快也快不起来(果)”这一强加因果,不仅看起来理据充分,而且还能借此猛拍皇帝的马屁,可唯妙哉。

  由上可知,这种“强加因果”虽不合逻辑甚至荒诞不经,但由于是论辩者有意而为,既具效果又有“笑”果,值得我们仔细体味进而学以致用。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3745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1日 下午4:05
下一篇 2022年9月1日 下午4:08

相关推荐

  • 大使义正词严批安倍

      不顾中韩等国反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xx年12月26日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引发邻国的强烈反对。安倍对自己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进行诡辩,不久中国多位驻外大使密集发声,抨击安倍拜鬼行…

    辩论赛 2022年10月15日
  • 辩论会流程及注意事项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做辩论会,其核心词汇为一个“辩”字,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了辩论会流程及注…

    辩论赛 2022年10月1日
  • 辩论赛常用的述语与经典语录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做辩论会。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辩论赛常用的述语与经典语录,供你阅读。   辩论赛常用的述语   …

    辩论赛 2022年11月30日
  • 辩论赛中二辩的辩论技巧

      辩论赛各个位置都有自己的作用,每个位置都有属于自己的环节,二三辨的攻辨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能进能退的作用。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中二辩的辩论技巧,希望能够帮到…

    辩论赛 2022年11月24日
  • 死刑案件的辩护技巧

      对死刑案件的辩护,是律师维护人权的一项崇高使命。那么,律师究竟如何为死刑案件进行辩护呢?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告诉你死刑案件的辩护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死刑案件的辩护技巧一   充…

    辩论赛 2022年11月1日
  • 辩论赛思维开拓训练

      在辩论场上,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问题,是一种很形象的做法。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赛中找举例子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赛思维开拓训练   1.举例子的…

    辩论赛 2022年12月1日
  • 关于自由辩论的经典技巧

      辩手对于技巧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不能代替对辩题的钻研。反之,单钻研辩题还不够,还需要一般地了解和认识技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自由辩论的经典技巧,希望能…

    辩论赛 2023年8月16日
  • 什么是闲话辩论心理

      任何形式的辩论比赛,都对辩手或辩论队的心理素质和与观众一起共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下面小编为你整理闲话辩论心理,希望能帮到你。   闲话辩论心理   辩论是一…

    辩论赛 2022年11月4日
  • 辩论技巧中的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

    辩论赛 2022年11月17日
  • 辩论赛经典实用技巧

      很多辩论赛中的理论技巧都不一定能用到真正的辩论中去,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中的实用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赛经典实用技巧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

    辩论赛 2022年10月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