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评课稿范文

  这次暑期学习,我有幸聆听了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和陈金龙老师执教的《白鹅》,受益匪浅。仿佛享受了有顿精神盛筵!两节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既让我惊叹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又让我折服老师的巧妙引导智慧。课虽已结束,挥之不去的似那涓涓细流、润泽心田,又似那喜剧演员般诙谐幽默、生动有趣。。。两节课围绕中心句,展开多元的读,让读在课堂熠熠生辉。又充分渗透新课标新思想和新课改理念。

  具体表现 :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开课伊始,王老师用清新亮丽的家乡风景课件,把我们迅速带入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碧波荡漾、绿草如茵、聆听清泉流淌、百鸟欢唱的交响乐,风光秀丽的地方。充分调到学生的感官视觉,给人创设了 “美 ”的境界。陈老师用一副形象逼真的“鹅”图吸引学生的眼球,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会规范写字的同时,享受汉字特有的文化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以及“净角”脸谱这一夸张的画面的呈现,展示这个知识点所隐含着的文化内涵,相信学生不仅对这个词理解透彻且不知不觉爱上了国粹之一——京剧。可见良好的开端已是成功的一半。

  其中,王老师的情境体验教学彰显的尤为突出,如:精心设计走搭石的情,在反复读、渐快速度的读中体会“协调一致”。让学生初知什么是搭石的发现美,到感受美,领悟美。在师生轮读,接读中体会美,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我们就是那“协调有序”的人。此刻,学生的情绪高涨,轻松自在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遵循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做好铺垫。

  二、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扎实有效地落实双基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两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教师不作秀,不作假,而是运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及“双基”的落实,无论是导入新课,环节之间的过渡,教学评价,还是字词的出现,句段的联系都兼顾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统一。

  如:陈老师在处理“脾”这个字时,看似即兴发挥,实则看出老师精心备课的结果。他说“脾”这个字可有点脾气,它好读不好写,强调中间的一笔撇,接着范写,学生观察,突破了这个字的重难,落实到位。而王老师在教“伏”字时,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不经意间,此字被赋予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使静态的汉字鲜活了起来,通过汉字的演变到师生配合默契的演示,进一步领悟“家乡的一道风景”美的并不空洞。“鹅”的教法更形象逼真: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不尊重,不平等,所以改成现在的这种写法。看似在规范写法,实则蕴含了人类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两者结合的天衣无缝,尽显老师文学功底之丰厚。整节课,老师始终把动物看作自己的朋友,写“鹅”请“鸭”、“鹅老爷”“家伙”等调皮诙谐的称呼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小生灵,与动物和平相处警钟再次敲响。

  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两节课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由“话”变“画”,来教“清波荡漾、人影绰绰”,让学生在不断诵读中品味叠音词,悟出音律美,体会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融为一体。而陈老师在教“三板一眼”时,把鹅吃饭的刻板,可笑,不懂变通揭示的入木三分;“大模大样”用鸭走路作对比,自读自悟,适时适度的课件出示,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尤其是“绰”,用了传统又不落伍的方法——查字典,简单快速地解决了字意,牵引出“绰绰有余”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两为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的落实了双基训练。

  三、“读”为主线,体验语言文字美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在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如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采用了分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千变万化的读贯穿始终,走进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情境,学生体会想像搭石的美,从而由读悟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犹如春笋层层剥开,直至学生充分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紧扣“家乡的一道风景”,细致入微,不急不燥的引导,展示了别样的风景在我们眼前。王老师安排的“协调有序”的教学,用新颖的形式读,“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的默契,学生读起来错落有致,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美,让听者感到如诗如画,如一首轻快美妙的音乐在荡漾,在回旋。在读“每当。。。。”一段时,老师大胆创新,把这段话变为小诗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又一次给学生视角冲击与刺激,学生再次对本段有了全新的认识、感悟,只见景美,人更美,相互辉映,可谓美到了极致。

  陈老师在执教《白鹅》时,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中心句入手“好一个高傲的白鹅”,老师全身心的指导学生,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声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体味出文本美,还是同一个句子,后来的读却有了质的飞跃,把高傲所含着的内容都的读了出来。课堂的范读更是独具魅力。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陈老师在声情并茂地范读“狗偷鹅食”段时,让学生不看书,而看着老师读,博得阵阵掌声,让读更具ji情和魅力。把文章的趣进有步推向高潮,再次亲进了文本,享受了语言文字美。

  赞赏,激励的话语也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催化剂”。如:“你读得把我仿佛带进了画里”,“我发现我再也不能读书了”“佩服”等等其间,更加尊重学生,如:“我可以开始了吗?”“你想读吗?”就在这一句句赞赏中,学生看到了希望,信心倍增,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两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学生的操作冲动被老师一次次唤醒。不受文本局限,跳出课本,把学生的思维拉的更远,让家乡的美再次闪现,让白鹅更加可爱有趣,叫人留恋万分。

  陈老师在快结束新课时,回到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白鹅”,留出空白:“好一个——的白鹅”。学生畅所欲言,填出了各种各样的词,既很好的总结了全文,又积累,感悟了用词的丰富性,把文本的“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 假如有一天,搭上桥,铺上路,没有搭石了。。。。作者又该怎样写呢?”

  “如果你也在送别的场面,你心中在留恋什么呢?”

  此时的结束语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有种大爱无声,大雪无痕之感。学生始终兴趣高涨,意犹未尽。足见执教老师把学生牵出了课堂,又把生活中鲜活的语文引入课堂,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整节课是一种生成的美,进一步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听完两节课,亮点有许多,也留有困惑:

  在学生有了读书欲望时,老师突然打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3510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8日 下午2:14
下一篇 2022年8月28日 下午2:18

相关推荐

  • 《枫桥夜泊》评课稿

      走进诗意门下,读书观课听讲座,然而心中日渐困惑:语文如何是?诗意语文如何是?   今日遇见《枫桥夜泊》,那悠然响起的寒山钟声把我带到了千年前的那个静谧而又落寞的秋夜,那萦绕耳畔…

    新闻报道 2023年1月2日
  • 在春学期市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上讲话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来自市教科院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莅临阜中,在我校召开xx年春学期盐城市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我谨代表江苏省阜宁中学万余名师生,向出席研讨会…

    新闻报道 2022年10月26日
  • 高速公路微笑服务演讲稿

      微笑是通往胜利的后勤保障,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高速公路微笑服务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 高速公路微笑服务演讲稿(一)   曾经有人说过…

    新闻报道 2022年9月11日
  • 《母亲的恩情》评课稿

      在教学《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我主要通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引入后,让学生说说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告诉学生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

    新闻报道 2022年7月19日
  • 辩论赛新闻稿400字

    辩论赛新闻稿400字一   11月13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科学发展观之我见&rd…

    新闻报道 2022年10月7日
  • 倾听亚洲的声音的评课稿

      听了索老师的《倾听亚洲的声音》一课,觉得这是一堂成功的课。整节课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关系。   这节课从音乐表现的内容、特征性的乐曲…

    新闻报道 2022年11月10日
  • 就业动员大会讲话稿

    就业动员大会讲话稿   就业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人生大事,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前途和未来发展。以下是公文站小编整理的关于就业动员大会讲话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就业动员大会讲话稿篇一: …

    新闻报道 2022年9月19日
  • 《玲玲的画》评课稿

      五月五日吴主任所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

    新闻报道 2022年12月7日
  • 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稿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作为全校教师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暑期后的第一次上学,大家肯定是在父亲或母亲的殷殷叮咛声中离开家门的,有的同学可能还是父母的一路相送中幸福地走…

    新闻报道 2022年9月24日
  • 我要的是葫芦的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是讲一个人在种葫芦,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连葫芦也落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很感谢她带给我们这么精心的课…

    新闻报道 2022年12月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