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引导。他们在一种特殊的语言情况中学会如何说话,也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学会如何行事做人。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来告诉你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吧。
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4个建议
1. 看进孩子的眼睛听他把话说完
当孩子有话跟你说,最好停下手上的事情,看着他眼睛听他说,千万不要咀巴说在听,眼睛瞪着手机。有时当孩子有烦恼要诉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带着同情心的聆听者。
2. 不要打断孩子说话,不时给予简单的回应
当孩子告诉一件处理不当的事情,一定要沉着气,压下怒火,不要急着问问题,责备或建议,因为这样会打乱他们的思路,中断他想跟你的沟通。简单如“啊。。。嗯。。。这样啊”的回应鼓励孩子把他的想法跟你分享,有时他们在说话的过程还会自己想出解决方法。需要提醒爸妈们避免复述孩子的原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没有在认真听。
3. 给孩子的感受一个表述
小孩一般会通过描述事情的经过或语气告诉你他的感受,很多时他们还不能把该感受正确地表达,如果我们能为孩子的感受找到一个确切的表述,不管是伤心还是生气,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因为他知道有人真正理解他。大部分父母都尝试在孩子呼天抢地时转移视线,不让孩子去想不愉快的事,可惜这只对年龄小的小孩有用,大一点的孩子通常都会更闹更伤心,只有让孩子觉得你想他所想,跟他感同身受,他的情绪才能找到出口。
4. 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满足他的愿望
不是所有的要求都需要满足,对于没办法实现的,有时候发挥想象力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也是一个好办法。当孩子知道有人理解他,并跟他一样有那么想得到这个东西时,会让他更容易去面对和接受现实。
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事件对比
事件1:墩子在空调房拉起衣服晾出肚子
墩:妈妈这里好热
妈:空调打得很大呢!别着凉,穿好你的衣服,不要拉起来露着肚子
墩:拉起来,热!
妈:我说不要拉起来,冻着肚子!
墩:不要!拉起来!热!
事件2:墩子在玩积木,妈妈拿起一块想跟他玩
墩:妈妈不要拿
妈:妈妈想跟你一起玩,你跟妈妈分享好嗎?
墩:不要分享!
妈:东西是需要互相分享,不分享都是自私的行为
墩:我要自私!不分享!妈妈不要拿!
事件3:午睡后在楼下公园玩
墩:妈妈,抱抱,我累了
妈:才刚下来,怎么会累呢?
墩:抱抱!
妈:墩子长大了,可以自己走了
墩:不要!妈妈抱!抱!抱!
类似以上的事件每天都发生,有没有发现这些对话最后都变成我们认为的无理取闹?当我看到书中这段话时引起我的反思:「当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便会自发地守规矩。如何让孩子感觉良好?需要的是我们认可孩子的感受。」
确实,每当孩子跟我们设想有分歧(简单如天气的冷热),我们都习惯先否定孩子的感觉,然后带着权威,道理或建议尝试说服孩子。我做了个大胆假设:假如那一刻墩子真的很热?很累?或想独自呆着?而他又很希望把这些感受告诉对他来说很重要得妈妈?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墩子常说“不要!不要!”,因为我的回应是在告诉他我并没有听到他说的话,他那些热了累了的感受都是不对的,所以才激起孩子更大的反弹。
之后几周我努力尝试代入墩子的感受,同样的事件,我的回应竟是如此不一样:
事件一:「妈妈在空调房觉得挺凉,但墩子觉得很热,是吗?」
事件二:「哦。妈妈看到墩子现在想自己一个人玩,等玩够了再跟妈妈玩,是吗?」
事件三:「尽管我们才刚刚下来,不过墩子已经觉得很累?」
我不是在顺从墩子,只是道出我俩不同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毕竟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有着对事物不同的判断。神奇地,当我这么回应,墩子竟然在火山爆发的边缘暂停下来,给我一个「嗯~」,然后道出一连串他的真实想法和他希望怎样解决,我们的对话从以前“要!不要!”的执拗变成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