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区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工作一直是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狠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城镇义务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地方财力、管理体制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我县义务教育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城区义务学校办学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一、城镇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521所,其中:公办完全中心小学7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单设初级中学10所,8所高完中均办有初中。县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有9所:公办完全小学5所,初级中学1所,3所高完中均设有初中。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情况

  全县在校小学、初中学生11.5万余人,其中县城城区21350人,占全县的19%。县城城区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为11686人,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17%。其中实验小学4209人,诺江镇二完小2222人,诺江镇三完小2196人,诺江镇四完小1371人,诺江镇五完小1688人。城区初中在校学生总数为9964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5%。其中通江中学1709人,实验中学2048人,通江二中2865人,通江三中3042人。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情况

  全县现有小学专任教师2691人,师生比为:1:26.6;初中专任教师1784人,师生比为1:22.4。其中:县城城区小学专任教师416人,师生比为:1:28.1,另聘代课教师42人;县城城区初中学校专任教师人数368人,师生比为:1:27.1,另聘代课教师7人。

  (四)义务教育阶段班额情况

  城区小学平均班额68人,初中平均班额79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学校

  师生比

  50人以下班数

  50-59人以下班数

  60-69人以下班数

  70人以上班数

  最大班额

  小学

  初中

  全县

  1:26.6

  1:22.4

  1280

  280

  311

  549

  113

  城区

  1:28.1

  1:27.1

  20

  43

  48

  185

  102

  通江中学

  1:30.0

  20

  96

  实验中学

  1:26.3

  22

  101

  通江二中

  1:26.5

  3

  2

  18

  17

  86

  通江三中

  1:24.3

  2

  13

  25

  90

  实验小学

  1:32.6

  52

  93

  诺江二小

  1:30.4

  25

  102

  诺江三小

  1:27.8

  26

  10

  3

  85

  诺江四小

  1:25.9

  7

  5

  5

  10

  88

  诺江五小

  1:20.6

  10

  8

  2

  11

  87

  XX年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年级解决非诺江镇户籍学生入学人数:小学:343人,初中:720人;XX年小学校459人,初中987人;XX年小学校550人,初中1150人。XX年转入城区学校就读小学的976人,就读初中的283人;XX年转入城区学校就读小学的656人,就读初中的287人;XX年上半年转入城区学校就读小学的558人,就读初中的155人。

  (五)农村村小和“一师一校”情况。

  全县村小教学点共有422所,在校学生16957人,占全县小学生的23.7%,其中“一师一校”村小160所,有在校学生2325人,没有村小学的行政村有105个。村小公办教师433人,代课教师503人。

  二、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城区教育迅猛发展,不断壮大,有力地带领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为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城区教育的发展还是远远跟不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超大班十分突出

  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都将子女转到城区学校读书,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从而更加导致城区学校基本都出现了“臃肿的大班额”现象。县城小学174个班,50人以下的班17个(12个在四完小和五完小的村小),占9.8%,超大班157个,占90.2%,70以上的特大班101个,占58%。县城初中122个班,只有3个班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超大班119个,达97.5%;70人以上特大班84个,在69%。诺江二小在校学生2222人,共25个教学班,班平达89人,最大班额达102人,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小学不超过45人的标准。从该校学生增长的速度及趋势上看,班班突破100人已为时不远。实验小学52个班中,就有32个班学生数在80人以上,实验中学初中班班超过80人,全为特大班额。当前,班额太大是影响教育质量提高最主要的原因。

  (二)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中心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太少。在东门车站和西门大桥的中心区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只有实验小学和诺江二小两所小学,两校的在校学生数占全城的60%,而全城174个小学班教室,这两校只有77个;在东门车站和西门大桥的中心区域,初中校只有通中和二中老校区,这两所学校的初中生仅容纳了3000人,主要校舍用于高中教育。二是城西和诺江西路学生上学路途太远。西门大桥以西3公里内没有学校,城西和五马桥附近的学生只有上四完小或二完小,这两所学校都远,且二完小解决就近的学生入学都很困难。三是中心城区的高中规模过大。通江中学和通江二中的高中在校生在5000人以上,使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特别紧张。由于布局上的不合理,造成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义务教育质量严重受影响,也间接影响着高中教育质量。

  (三)学校规模偏大

  通江中学、通江二中、实验中学的在校生人数均超过5000人,实验小学在校生超过4000人,二完小超过XX人,对于现有较少的教育资源,办如此规模大的学校,这是一对不易调和的矛盾。当规模超过了应有的承受能力,通常情况下要以牺牲质量来填补。

  (四)专任教师不足

  城区小学现有小学在校生11686人,按1:23的师生比,应配教师508人,而现有专任教师421人,差87人。城区初中现有初中在校生9664人,按1:19的师生比,应配教师509人,而现有初中专任教师368人,差141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差教师228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是难以调控的,对教师的需求是刚性需求。

  (五)设备设施滞后

  一是设备配置仍然不足。虽然XX年为了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评估,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充实了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但还是不能彻底解决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所需。电教设施落后,多媒体教室少,计算机教室严重不够用,大部分小学无法上信息技术课。二是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目前,城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存在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功能教室被挤占,分组实验教学均无法有效开展,除通江中学外,其他学校的演示实验基本上都不能正常开展。实验小学现有15万元的实验仪器,因实验室被占用,实验设施设备至今无法使用;学校有1册图书,生均达3册,但也因图书室、阅览室改作了教室,也无法正常开放供学生借阅。

  三、关于城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

  城镇化的加快是不可阻挡的,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现有校舍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城区教育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并且越早越主动。

  1、调校点。一是在新建的石牛嘴大桥附近新建一所规模在800人左右的小学,解决西郊、城西和何家村学生上学问题。二是在砖瓦厂、肉联厂、儿童福利院处建一所规模在1000人左右的小学,并在附近河面上建一座索桥,主要解决诺江西路、壁山西路,红霞国际和锦江花园的学生上学问题,减轻诺江二小的压力。三是通江二中迁建完成后,原有校舍新建一所九义校,主要解决中心城区小学和初中的超大班,减轻实验小学压力。

  2、调结构。一是实验中学和职教中心分离,继续教育和职教中心分离;实验中学重点办好普高,职教中心全力办好职教,办成全县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三是普高主要由县城学校办,农村高完中重点办好职教。根据各年龄段人口现状,在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县普及高中后,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大约在2-2.5万左右,县内普、职高人数大约各1万人,县城内的高中基本能承担普高任务。

  3、调规模。在高中未普及前,适当调减城区三所高中的普高规模,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把教育资源向义务教育阶段这个刚性需求倾斜;适度调增农村高完中规模,促进农村与城区均衡发展。

  (二)整合

  1、整合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好新二中的校舍资源,充分整合通中与二中的高中教师资源,通中校区全力办好初中和全县的重点高中班(每年级200人左右),新二中校区和实验中学全力办好普通高中。避免校与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2、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合并继续教育办公室、电大站、电教馆、教仪站、教师进修校、教科室,成立教师教育培训中心。

  (三)扩充

  1、校舍扩容。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新二中的迁建力度,迁建完成后还要启动扩容工程,把新二中校区建成一流的、规范的示范性高中学校。二是要启动二完小,实验小学的扩容工程,有效化解超大班。

  2、补充师资。一是严格按照省上文件精神,定期根据师生比调整教师编制。二是面向师范院校直接招聘中小学师资,严把师资质量入口关,力争在三年内,使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数量能够满足需要,结构基本合理。

  3、充实设备设施。通过校点布局调整和扩容工程,建设好学校的各种功能教室,建设好校园网,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继续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装备,充分发挥好各类设备设施的作用。

  (四)扶薄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改善,是推进均衡发展,减轻城区学校压力的重要措施。

  1、加大薄弱学校改善。根据学校发展的后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有发展潜力的薄弱学校进行精心打造,科学制订薄弱校硬件改善规划,并集中资金,重点用于薄弱校的校舍改善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推行“1+1”捆绑发展机制,让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发展,让全县各地教育整体推进。

  2、合并薄弱学校。我县很大一部分学校,村小数量减少,在校生数在逐步减少,生师比降低,保障经费减少,学校运行成本高,运转困难。象这样薄弱、偏远、规模很小的撤并了乡镇地方的农村学校,可以逐步和乡镇所在地学校实行“合并”。同时要对中心场镇的学校进行科学规划,建成农村示范性、标准化学校,缩小城乡差距。

  3、严格学籍管理。严格按照学籍管理有关办法加大宣传,从源头抓起,控制非正常转学。严格执行初中、高中的招生计划,确保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生源。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3005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下午5:53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下午5:58

相关推荐

  • 街道农经工作情况汇报

      区农工委:   按照区农委统一部署,我街道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就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工作开展开展了自查,现将农村经…

    汇报材料 2022年9月5日
  • “祖国在我心中”汇报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祖国在我心中》说课   “祖国在我心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六上第二单元,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所…

    汇报材料 2022年12月17日
  • 《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课题阶段汇报暨校本教研活动

      《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课题阶段汇报暨校本教研活动   时间:   地点:中心校   活动内容及安排:   1、汇报课;   时间   类别   课题   教者   …

    汇报材料 2022年10月13日
  •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是1976年新办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心小学,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原新湾镇中心小学、以及部分周边农村学校调入的教职工,现有在职教职工50人中, 50岁以上的教职工占31.16%,年龄…

    汇报材料 2022年9月2日
  • 二OO九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信息技术系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学院就业处的具体指导下,我系全体教职员工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在就业工作上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将主要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   …

    汇报材料 2022年9月22日
  • 局党组专题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

      3月11日上午,省局老干办专题汇报离退休干部工作及XX年工作思路,省局党组成员集体听取了工作汇报。   在听取老干工作汇报后,董局长充分肯定了XX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思路能紧扣省局…

    汇报材料 2022年7月24日
  • 总结评估考核学员陈述材料

      时间飞快,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这是我进入xx市特级教师李xx老师工作室学习的第二年结束了,在这一年中,我提高了教学意识,增强了生物学科知识,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对自己…

    汇报材料 2022年9月8日
  • 顺外村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顺外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工业强镇、三产富镇”的总体要求和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推…

    汇报材料 2022年8月24日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向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强…

    汇报材料 2022年8月8日
  • 教学精细化管理汇报材料

      严抓教学常规  夯实过程管理   第四中学在县“创新教育、精致学校、高效课堂、幸福师生”的治校理念指导下,以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为抓手,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

    汇报材料 2022年12月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