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咱家的60年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XX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60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城市旧貌换新颜,我们的小家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新的风景……

  大伯来信是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因为只要大伯来信,餐桌上总会有惊喜。也是从大伯的信上,我第一次有了地理概念,我生长的这个地方叫“绍兴南门外李家溇”。古时城市四面有门,晨启晚闭,沿袭下来的“南门外”就意味着我们家是住在乡下了。

  故事就从我的爷爷开始。关于爷爷的爷爷们的故事,已经不得而知,也没有家谱可以考证,或许我们朱家曾经也大富大贵过,后又逃不出“富不过三”的魔圈,家道中落,但那已随历史的烟云消散了,我只知道我们家在爷爷这辈,日子还是比较艰苦的。

  按爷爷的说法,他出身在“旧社会”,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日本鬼子”手里捡得一条小命,才活到今天。但日子再艰苦,生活还得继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年不变的古训。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爷爷结婚了,也算是“小家”“大家”共欢庆了。

  结婚那年,爷爷21岁,奶奶18岁。奶奶是被花桥抬进爷爷家的,这要是在现如今,肯定是哪对青年人的创意婚礼。婚前,奶奶跟爷爷就见过一面,基本还算是包办婚姻,时髦点叫“先结婚后谈的恋爱”。婚礼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为了装个门面,爷爷还是从堂兄那里借了一床绣花棉被和一张棕棚床,第二天就还上了。

  随着“土改”的展开,爷爷也分得了一份土地,翻身农奴高唱欢歌。婚后,爷爷奶奶接连生育了4个儿子,高兴的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地里那点收成难以满足一大家子的需要。为此,等大伯9岁的时候,爷爷无奈之下,把他送到杭州去当学徒了。学徒就是替师傅干活,师傅也是迫于生计,对徒弟相当严格,打骂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负责给学徒吃饱(不至于饿死的那种)。大伯还算聪明,学了点本事,进了工厂,自己省吃俭用,尽往家里寄全国通用粮票,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父亲排行老四,那时穿衣服流行这样一句话,“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父亲估计是“补阿四”,但是年纪小也有小的好处,哥哥们可以干活了,当弟弟的自然轻松了许多,父亲也因此成了家里第一个“文化人”,在当时集体公社办的小学里上了几年学。从此,家里唯一的典籍“黄历”便不再仅仅只是摆设。

  因为住房实在紧张,父亲的婚姻大事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爷爷奶奶眼瞅着我父亲快奔三了,心急如焚,只好叫二伯另立门户去了,给我父亲腾出了“婚房”。

  父亲母亲的恋爱过程比爷爷奶奶的复杂得多。因为父亲在当时算是大龄青年,且家境相当一般,所以要找个好姑娘相当困难。而我外婆家有四个女儿,个个都是花,就舅舅一根“独苗”,且年龄尚小,未能承担起地里的重活,父亲抓住了机会,主动为外婆家帮忙,博得了丈母娘的欢喜之后,离成功就差一步之遥了。

  那一步就是当时准新娘最期盼的“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母亲没有要全,只希望能“办到”手表和自行车即可,那可真是“办”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物质还是相当匮乏,买东西都得凭票,手表这类的“大件”更是一票难求。爷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替我父亲办妥了终身大事。于是才有了我。

  父母在生下我不久,就去了一个当时不知道在哪的地方打工,后来才知道那个地方叫“广东”,如此算来,我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留守儿童”。打工的艰辛只有父母自己知道,我依稀记得的只是父母每年过年回家带来的糖果。凭借在外打工赚的钱,父母盖起了两间两层的楼房,虽然没有任何的装潢,但那时看来绝对够豪华。

  之后,父母就再也没有外出打工了,因为绍兴类似广东的工厂也渐渐多了起来。母亲进了村办袜厂,父亲进了村办型钢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工厂效益不好,父母下岗了。但凭借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父母“下海”了,开起了小商品店,收益比之前的工资翻几番,成了村里较早的“十万元户”。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作为80后,我没有品尝过父辈们为生计操劳的艰辛。关于小时候的记忆最多的就是玩耍和学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标语曾刷满村子里最醒目的位置,也刷在我幼小的心里。我也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爷爷奶奶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在他们看来,这是光耀门楣的喜事。

  如今,我已接近而立之年。为了我的婚事,父母特地选在奥运之年,在老房子的地基上给我盖起了一幢小洋楼。今年的国庆,在祖国六十华诞之机,在爷爷奶奶金婚纪念之际,也将迎来我人生的一大喜事,算是三喜临门。

  而今,大伯已经不再来信了,因为80多岁的爷爷也已经用上手机了;大伯也不用再来信了,因为自从XX年土地被征用后,爷爷奶奶除了一次性领取近3万元失地补助金外,每月还可以领取400多元的养老金,并且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即使大伯来信,地址也不再是“南门外”了,如今,中心大道从村旁经过,城乡差别基本不复存在,曾经的乡下已成为城市的休闲区了。

  大河有水,小河满。一个普通家庭的60年变迁,折射了一个国家崛起的历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祖国繁荣昌盛!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8016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4日 下午2:05
下一篇 2022年12月14日 下午2:14

相关推荐

  • 我的梦 中国梦  追梦

      我的梦 中国梦  追梦   深夜,无眠。我总爱独自一人蹲坐在屋后的石阶上,抬头仰望着漫天的繁星,脑海里思绪翻滚着。身旁,是星星点点萤火虫焕发出的光芒,我的心早已飘向远…

    征文演讲 2022年10月18日
  • 摘帽时刻(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各行通用)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九日,是令我终生难忘、刻骨铭心的一天。   上午九点多钟,我正在生产队的一块坑田里莳早稻,十一岁的儿子突然跑到我面前。这里离家将近两公里,沿着山脚崎岖的小路,还…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17日
  • 无与伦比的美丽(助学筑梦铸人征文)

      太阳柔和的光芒给大地带去暖意,雨水轻柔的歌谣给绿色植物带去生机,微风宠溺的抚摸给小花小草带去无尽的安慰……正如社会给予我们的帮助,同样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以及心灵上的慰藉。…

    征文演讲 2023年1月11日
  • 首义精神震古烁今——写在辛亥首义100周年之际

      湖北日报讯楚天舒   公元19xx年10月10日,岁在辛亥。武昌城头骤然响起武装起义第一枪,瞬间引发神州大地惊天巨变,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呼啦啦蓦然坍塌,从而一举打开了中…

    征文演讲 2022年7月19日
  • 征文范文:学会感恩

      说起感恩,可能大家会想到的都是对于父母、亲人、朋友的,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该感谢的是给予过我们很多的人。而我要说的是对学生、对我们教育的孩子心怀感恩。   我不觉的我缺失感恩的心,…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30日
  • 我身边的党员先锋征文: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句话说来轻松,要想做到却着实不易。在我校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她被学生评价为“是那种很多很多年以后,仍不会忘记,仍可以做朋友的人”。她就是xx老师。支老师以…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22日
  • 诚实守信伴我成长

      王思佳   如果,   诚信是一朵花,   那就让诚信之花种撒遍我们的心里;   如果,   诚信是一束光,   那就让诚信之光照亮我们的心灵;   如果   诚信是一条清澈的…

    征文演讲 2022年7月17日
  • 沐浴在阳光下的成长之路(铸人征文)

      回首我的成长之路,它虽然坎坷,但也丰富多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今天。时光荏苒,我渐渐地从一个咿呀学语的顽童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

    征文演讲 2022年10月26日
  • 青春中国梦

      梦想照亮人生,梦想改变现实,梦想创造历史!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小时候在沙滩上用沙子建城堡,看似幼稚的行为却造就了我们如今社会中各…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6日
  • 我的中国梦:我的童年

      高中时代曾阅读过一些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   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