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有哪些好支部,有哪些好故事吗,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领导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有关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领导演讲稿范文一
“对我们反映的问题,总是能及时赶到现场,深入实际调查走访,公平公正地把我们反映的事情处理好,让我们心服口服,为我们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想办法出主意,让我走上了和谐发展增收的道路,让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金林村群众对唐德松的评价。
今年38岁的唐德松同志,已在乡镇工作2019年多了。2019年底受高坪镇党委委派到地处高坪镇北面的金林村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和全村干部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几年来,金林村连续呈现出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基层组织显著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金林村群众收入也由2019年的5800元提高到10500元,连续3年综合考评位居全乡前茅,以前的扯皮村已变成全乡的和谐村,他也被高坪镇党委连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支部书记。这些骄人业绩的背后,蕴含着一位基层党务工作者多少心酸苦甜的风雨历程,缀满了沉甸甸的工作艰辛。
强党建促发展
勇挑责任重担,发扬民主风格。作为金林村党支部书记,唐德松同志大力发扬团结民主作风,积极发挥该村“班长”的作用,尽心竭力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几年来,共计发展新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开展专题上党课11场900余人次,道德讲堂活动30余次。“当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就要抓好一个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干出点名堂。”这是唐德松常说的话,他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些话。他充分发挥自身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作风认真扎实等优势,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以本村就近煤矿务工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强村富民路子。近几年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充分证明了他所提出的这一思路完全符合金林村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心,苦抓实干,金林村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该村已新建年产量达30万吨的煤矿2间(金凤煤矿和鑫达煤矿)拟建中药材种植项目1个,建茶叶基地项目1个,建蔬菜基地项目1个,实现全村适龄儿童、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达100%;新农保和新农合在家参保率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2.83‰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近煤矿务工)523人;完成15户27人精准扶贫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卡,脱贫15户27人,201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10500元,成功摘掉高坪镇二类贫困村之帽,全村实现脱贫。
建和谐办实事促增收
“农村基层工作不需要多少高深理论,最主要的是要实实在在的深入群众,这样的工作才能打动人”。这是唐德松的一个工作体会。金林村矿群矛盾纠纷频发,难缠的事务繁多。说实话,作为金林村“班长”的他,一肩挑着全村的“三农”问题,一肩挑着维护稳定问题,苦楚很多、压力很大。2019年,他多次带领村组干部挨门逐户反复做工作,顺利解决了金凤煤矿、鑫达煤矿等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等许多问题,也使全村老百姓获得了实惠,得到了5000余万元的拆迁安置补偿费。
他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协调处理解决了该村老上访户刘下军(因房屋受损)、张朝科(因土地受损)、王祥顺、王发(涉法涉诉)等到北京上访的矛盾纠纷问题。几年来,他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25件,协调处理地灾户62户,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说己容易做己难。解决一桩又一桩的难缠事,他付出的努力实在太多,但他的努力促进了金林村的和谐稳定。
“一个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利益奉献一切”,这就是唐德松的理想和追求。
金林村的全面发展一直牵动着他的心。他积极通过政策推动、能人带动作用,建茶叶基地500亩、建脱毒马铃薯基地100亩。今年,引进凯里中药材公司到金林村试种了5亩大泡通中药,试种成功后,该村将建1000亩大泡通中药材基地,产值可达4000万元,利润达1000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
他协调上级资金修建了该村办公室公厕1座、修建了金林村党务村务公开专栏、新修了通村水泥硬化道路1.4公理,协调煤矿业主修建农田灌溉水渠600米。在他的协调下,完成金凤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流转土地500余亩,搬迁受灾农户10余户,全村95%的农户用上了安全饮水,全村7个村民组全部通了移动网络。在他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由他到金林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该村集体经济负债达1.5万元,转变成目前的村集体积累达12万元,目前,流转到金林村委会名下的土地已达1200余亩。
唐德松担任金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用党章、准则和条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用一片真情对待群众,用公平公正解决问题,用一片真心帮助群众增收,使金林村面貌发生了变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添了光彩。
有关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领导演讲稿范文二
崔琪同志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积极与乡村干部、老党员、普通群众沟通交流,了解村情民情,征求意见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杨双楼村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扎实开展好驻村各项工作。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过去,杨双楼村村部门窗破损,卫生间蚊蝇滋生,没有便民服务中心,严重制约村“两委”办公、开展活动。为改变村部破旧面貌,崔琪同志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捐助资金8万元,更换门窗、维修卫生间、增添办公设施,建立便民服务站,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通过整修和改造,村部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崔琪同志积极向县扶贫办争取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修建村级生产路4公里,成功申报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和李营村民组生产桥改造项目,围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不断提高整村发展能力。
加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崔琪同志与领村干部一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复核,对查找出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90户,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调整,及时录入扶贫管理系统,建好贫困户档案,完善了《市派第一书记入户档案》、《扶贫手册》等档案资料,制作了《杨双楼村精准扶贫明白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帮扶。
加强产业扶贫实施推动。按照“政府产业扶持+金融精准扶贫+公司产业发展”的路子,依托潢川县九龙春天农业科技公司,建设全县首个食用菌产业扶贫和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拟建600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把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产业致富。截至目前,成立了潢川县潢川龙杨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启动了300亩菌棚建设。积极联系华英集团、文尧水产等企业,帮助贫困劳动力人口找工作,实现4名贫困户转移就业脱贫,并计划2019年再转移就业50名贫困劳动力人口,以就业增收实现稳步脱贫。
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题。崔琪同志心怀困难群众冷暖,凝聚各界帮扶力量,为困难群体做实事、办好事。他多方努力、四处奔走,先后为杨双楼村31户因病致贫人口办理了大病临时救助和低保,为2名家庭困难的儿童圆了上学梦,为特困老人和儿童募集过冬的新棉衣、棉被,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未来有期盼,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有关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领导演讲稿范文三
有这样一位老人,已经八十几岁高龄,却每天风雨无阻、走街串巷,靠磨刀赚取几块钱的微薄收入。他生活十分简朴,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青菜自己种,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每月的生活费不过300元,却在七年时间内,向灾区、向孤残群体、向贫困家庭捐款达四万元。四万,对于那些大慈善家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近九旬老人来说,几乎是倾其所有。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让自己过得这么辛苦时,他说:“我是1959年8月8日入党的,党号召我要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一直记在心里”。老人的名字叫吴锦泉,是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的善举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社会,他用一辈子做个好党员的坚守,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我们利川国税也有座不朽的丰碑,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忠诚于党和事业的信念老人——施星灿。我无缘得见施老的真容,但从我的同事们口中,我了解到他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始终为人谦和,不摆资格,勤勤恳恳做事,光明磊落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艰苦朴素作风,吃的、用的、穿的都挑最便宜的买,一件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普通的军装,洗得泛白了,缝缝补补不知道多少次,却依然舍不得扔掉。退休后,他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自身的改造。同时,他通过多次缴纳特殊党费,将自己的微薄积蓄捐给那些身处困难的人们以回馈社会,报答党恩。
两位老人都是“两学一做”、为群众服务的典型代表,都将“做合格党员”当作毕生的追求。有人说:“入党是一阵子,做党员是一辈子。”两位老人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一辈子的党员”。近日,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我们在谈“两学一做”这个“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大命题前,不妨先来回答一道问题——不久前发生的“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假如有一名或者数名中国共产党员在现场,他们是否可以对暴行听之任之、对呼救无动于衷呢?
答案是“不”。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10条明确规定: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党纪不允许党员“能救而不救”、做一名袖手旁观的“看客”。因此,“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不是空头白话,需要8700多万名党员知行合一,逐字逐句研读党章党纪,深入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哪些是党员必须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进而“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从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就已经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涓滴成河,就会形成巨大的洪流。同样,如果我们每名党员能够牢固树立起“一辈子的党员”观念,能够每天坚持学习一点点、行动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我们的党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人民就会更有力量去相信和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