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三上郜台

  三月初的蒙洼地区,大雨不停地下,四周水雾茫茫,面包车在河滩路上缓慢地行进。本人同高静、殿权受命《崛起的新》电视专题片的前期采访,自太和、界首、,展转到阜南,由县委宣传部杨部长、作家冷鬼的热情陪同,车外虽冷雨敲窗,车内却谈兴正浓,说的多是淮河的今昔。

  此次目的地郜台,已经来过两次,却没有写下文字,对此,我常心怀歉意。

  1998年4月淮河文学笔会在阜南召开。与会作家乘车到蒙洼采风,出阜南县城正南东折,沿着淮河大堤经王家坝、老观、曹集、到郜台退水闸,虽走马观花,对这里的地形有大体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纱湖,东到南照集,南面淮河,北临冈头,面积183平方公里,四个乡镇15万多人。王家坝出名是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淮河中、下游的关键性节点上,上游来水凶猛,下游水泻迟缓,极易造成水患。为确保两淮煤矿、京沪铁路和下游城市,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国家将按照预案开启王家坝闸削峰。自1958年至今,蒙洼蓄洪区已经蓄洪14次,其中三年是一年蓄两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坝自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第二次来郜台是在xx年8月,淮河涨水王家坝开闸蓄洪。本人受市作协的派遣同思洁等四人,深入到蒙洼东南端、正处在水窝里的郜台乡,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经刚刚建好(头天通车剪彩,第二天就来了大水,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救命桥)的1700多米长的防汛交通桥,在王家坝闸口,乘冲锋舟进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阳将河面照得明亮耀眼,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抹“红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红蜻蜓,可能是在水面扑食昆虫所致。在疾驰的冲锋舟里,只要手一伸,不需做任何动作,立马便会有一只美丽的小精灵贴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红蜻蜓相伴左右,如此美好的景致,如此过瘾的冲浪,如若是在平时,定会让一帮小文人兴奋异常,可此时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抑郁与焦虑。

  郜台乡政府是一栋建在淮河大堤庄台上的三层楼房,天热得出奇,四人挤在一楼北端的一间房内,电扇煽着热风,蚊虫盯得难以入睡。不待天亮起来,看见淮河坝堤上扎满了一顶顶政府提供的蓝色帐篷,里面住满了从下面搬上来的群众。群众有吃有住都有活干,家家户户仍然搞柳编。堤上的群众生活如此,仍在水中“孤岛”上的百姓生活怎样?四人乘座一条小船,从一座平房的顶上划过,来到一个叫做汪燕台的庄台。庄台上,一个老教师在教七八名孩子,他说()孩子没办法上学,就在庄台上教。正想着庄台上的人吃水怎么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拉丝井。一根斜着的塑料水管伸出地面,管子大约茶杯口粗,里面探出一根铁丝,一端可作拉手,只要拉风箱般用力地拉,随着拉丝的提升,清水沽沽流出。

  在“孤岛”上,干部都佩带着红色“共产党员”胸牌。红色,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县乡村干部与百姓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庄台上的主心骨,顶梁柱。汪燕台生活安定,次序井然,村民心态平静,我感概良多,蒙洼人为顾大局,一次次忍疼割爱舍家弃园,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壮举,其行,可歌可泣,其为,当载史册!

  大雨下得正欢,话题从蒙洼谈到郜台。此次任务是寻找蒙洼亮点,向外界宣传展示郜台的风采,心情自然与前迥然不同。中午时分到了郜台,在乡政府,李书记充满自信的说,是水把郜台人逼上了堤顶,且历经苦难;又是水为郜台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且延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郜台人利用勤劳和智慧,形成了柳编、板鸭、水产养殖三大特色经济,且受益匪浅。

  走进刘店庄台,看见沿堤而建的村落中仅有十几平米小院内,摆满了柳编半成品,房檐下或堂屋内,人们正在忙碌着编织。村干部说,全村家家是工厂,人人会编织,去年人均纯收入仅柳编一项就超过4000元,十几家村民用上了电脑。大多的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当年的拉丝井在淮堤上正逐渐淡出。

  李书记继续介绍说,刘店村只是郜台乡的缩影,目前全乡发展上规模柳编厂20多家,柳编专业村8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元。他自然不会忘记推介郜台板鸭。全乡境内河流密布,水草资源丰富,有万亩可养水面,蒙堤外有2万亩天然牧场,为养鸭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天气的原因,水产养殖等项目就不能去了,虽略带遗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回头看雨中的庄台,犹如高大城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海市蜃楼,亦真亦幻,这可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蒙洼仅有的风景啊。听杨部长介绍,当地正在挖掘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沿淮旅游观()光带。突然感受到,沿淮堤防汛交通桥、王家坝大闸、蒙洼蓄洪库区、保庄台和保庄圩等一路数落下来,不就是一道特色鲜明、风光独到的亮丽风景线吗!

  如果说第一次来,看到的郜台是平面、表象;第二次无疑是立体的,雄浑而悲壮!这次看到的则是多维的,她在嬗变、在提升……新农村建设中的郜台,正沐浴着党的惠农政策之春风,如出水之蛟龙,向着理想的高度扶摇冲腾……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6554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日 上午11:37
下一篇 2022年11月1日 上午11:40

相关推荐

  •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行走,梦想与征途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行走,梦想与征途   行走之中的坎坷与无奈,梦想追逐的疼痛与挣扎。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里冒出的都是隐忍与泪水的词汇,我至今都无法想象,我是如何度过的那…

    征文演讲 2022年10月30日
  • 师德故事征文:润物细无声

      在教师的队伍中,总有一群普通的人民教师,在那片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奉献着。他们用美好的青春为学生编织一个美丽的梦想;用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架起一座座腾飞的桥梁。…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6日
  • 我的中国梦:心之绿

      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我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梦想,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环境,拥有优美的环境始终是人们…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6日
  • 我的中国梦征文:大美为美

      序.梦起·中国   当晨曦撒在秦岭的第一剖黄土之上时,朴实的陕北老汉仰起头,望着徐徐升起的太阳,舒展开满是褶皱的额头,将沧桑的双眼细眯成一条线——笑了。他的脚下是沐浴在朝阳之下…

    征文演讲 2022年10月11日
  •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走过的路

      “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字典上的解释为:“道,往来通行的地方”。虽然简单,但其所包含的丰富含义却是无法用三言两语能说清,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每天都行走在路上。…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31日
  • 以梦为彩画山河—“中国梦”主题征文

      “中华”两字每每想起,每每念到,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在心中荡开。那两个字,仿佛透过了历史茫茫的荒原,承载着祖先遥远的呼唤,穿越千年的风沙,带着沉沉的期盼,走近今天。   揭开那…

    征文演讲 2022年11月22日
  • 家教经验征文:如果没有遇见您

      ——我与xx老师qq群的缘分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邓丽君甜美的歌声拨动着我的心弦:如果没有遇见xx老师,我不知道还要继续做多久专制的家长。   曾经,我…

    征文演讲 2023年8月24日
  • 我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梦想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全体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个大梦想。要最终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尤其是青年…

    征文演讲 2022年7月17日
  • 弘扬抗战精神主题征文:奶奶的心愿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这再也熟悉不过的《生日快乐》旋律,母亲节这天,我们迎来了奶奶八十岁生日,只见爸爸妈妈为奶奶特别订制的生日蛋糕上,早已插上了点燃的蜡烛,大…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4日
  •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

      领导=(责任+奉献)x付出   领导是什么?我想许多人会觉得领导就是拥有让人羡慕的身份、待遇和荣耀的权力象征。实际上权力并非领导的全部,与权力相伴而生的还有责任、奉献和付出。权…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1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