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三上郜台

  三月初的蒙洼地区,大雨不停地下,四周水雾茫茫,面包车在河滩路上缓慢地行进。本人同高静、殿权受命《崛起的新》电视专题片的前期采访,自太和、界首、,展转到阜南,由县委宣传部杨部长、作家冷鬼的热情陪同,车外虽冷雨敲窗,车内却谈兴正浓,说的多是淮河的今昔。

  此次目的地郜台,已经来过两次,却没有写下文字,对此,我常心怀歉意。

  1998年4月淮河文学笔会在阜南召开。与会作家乘车到蒙洼采风,出阜南县城正南东折,沿着淮河大堤经王家坝、老观、曹集、到郜台退水闸,虽走马观花,对这里的地形有大体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纱湖,东到南照集,南面淮河,北临冈头,面积183平方公里,四个乡镇15万多人。王家坝出名是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淮河中、下游的关键性节点上,上游来水凶猛,下游水泻迟缓,极易造成水患。为确保两淮煤矿、京沪铁路和下游城市,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国家将按照预案开启王家坝闸削峰。自1958年至今,蒙洼蓄洪区已经蓄洪14次,其中三年是一年蓄两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坝自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第二次来郜台是在xx年8月,淮河涨水王家坝开闸蓄洪。本人受市作协的派遣同思洁等四人,深入到蒙洼东南端、正处在水窝里的郜台乡,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经刚刚建好(头天通车剪彩,第二天就来了大水,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救命桥)的1700多米长的防汛交通桥,在王家坝闸口,乘冲锋舟进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阳将河面照得明亮耀眼,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抹“红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红蜻蜓,可能是在水面扑食昆虫所致。在疾驰的冲锋舟里,只要手一伸,不需做任何动作,立马便会有一只美丽的小精灵贴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红蜻蜓相伴左右,如此美好的景致,如此过瘾的冲浪,如若是在平时,定会让一帮小文人兴奋异常,可此时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抑郁与焦虑。

  郜台乡政府是一栋建在淮河大堤庄台上的三层楼房,天热得出奇,四人挤在一楼北端的一间房内,电扇煽着热风,蚊虫盯得难以入睡。不待天亮起来,看见淮河坝堤上扎满了一顶顶政府提供的蓝色帐篷,里面住满了从下面搬上来的群众。群众有吃有住都有活干,家家户户仍然搞柳编。堤上的群众生活如此,仍在水中“孤岛”上的百姓生活怎样?四人乘座一条小船,从一座平房的顶上划过,来到一个叫做汪燕台的庄台。庄台上,一个老教师在教七八名孩子,他说()孩子没办法上学,就在庄台上教。正想着庄台上的人吃水怎么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拉丝井。一根斜着的塑料水管伸出地面,管子大约茶杯口粗,里面探出一根铁丝,一端可作拉手,只要拉风箱般用力地拉,随着拉丝的提升,清水沽沽流出。

  在“孤岛”上,干部都佩带着红色“共产党员”胸牌。红色,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县乡村干部与百姓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庄台上的主心骨,顶梁柱。汪燕台生活安定,次序井然,村民心态平静,我感概良多,蒙洼人为顾大局,一次次忍疼割爱舍家弃园,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壮举,其行,可歌可泣,其为,当载史册!

  大雨下得正欢,话题从蒙洼谈到郜台。此次任务是寻找蒙洼亮点,向外界宣传展示郜台的风采,心情自然与前迥然不同。中午时分到了郜台,在乡政府,李书记充满自信的说,是水把郜台人逼上了堤顶,且历经苦难;又是水为郜台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且延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郜台人利用勤劳和智慧,形成了柳编、板鸭、水产养殖三大特色经济,且受益匪浅。

  走进刘店庄台,看见沿堤而建的村落中仅有十几平米小院内,摆满了柳编半成品,房檐下或堂屋内,人们正在忙碌着编织。村干部说,全村家家是工厂,人人会编织,去年人均纯收入仅柳编一项就超过4000元,十几家村民用上了电脑。大多的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当年的拉丝井在淮堤上正逐渐淡出。

  李书记继续介绍说,刘店村只是郜台乡的缩影,目前全乡发展上规模柳编厂20多家,柳编专业村8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元。他自然不会忘记推介郜台板鸭。全乡境内河流密布,水草资源丰富,有万亩可养水面,蒙堤外有2万亩天然牧场,为养鸭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天气的原因,水产养殖等项目就不能去了,虽略带遗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回头看雨中的庄台,犹如高大城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海市蜃楼,亦真亦幻,这可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蒙洼仅有的风景啊。听杨部长介绍,当地正在挖掘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沿淮旅游观()光带。突然感受到,沿淮堤防汛交通桥、王家坝大闸、蒙洼蓄洪库区、保庄台和保庄圩等一路数落下来,不就是一道特色鲜明、风光独到的亮丽风景线吗!

  如果说第一次来,看到的郜台是平面、表象;第二次无疑是立体的,雄浑而悲壮!这次看到的则是多维的,她在嬗变、在提升……新农村建设中的郜台,正沐浴着党的惠农政策之春风,如出水之蛟龙,向着理想的高度扶摇冲腾……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6554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日 上午11:37
下一篇 2022年11月1日 上午11:40

相关推荐

  • 为梦想,在路上–我的中国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或真实抑或虚幻,正因有了梦,这世界才呈现出了如此的缤纷多彩。正如一滴滴小水珠,汇聚一起就造就了浩瀚的大海,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聚拢起来就成就了一个大家的…

    征文演讲 2023年1月13日
  •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行走,梦想与征途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行走,梦想与征途   行走之中的坎坷与无奈,梦想追逐的疼痛与挣扎。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里冒出的都是隐忍与泪水的词汇,我至今都无法想象,我是如何度过的那…

    征文演讲 2022年10月30日
  • 弘扬高尚师德,践行雷锋精神

      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同时也是第十一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雷锋精神之一是“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职业,而这个职…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18日
  • 后青春的诗——“助学筑梦铸人”征文

      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如同诗一般,无论多远未来,读来依然一字一句一篇都灿烂。   ——题记   也许我的故事很平凡,但对于我,故事的主角来说,却是永远的刻骨铭心。   就同…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24日
  • 我的中国梦征文:青春之歌

      梦想一个远而进的词,有时她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但却触摸不到。有时她仿佛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只要再努力下,就能看到她的微笑。这就好像我的梦与中国梦。   提起“中国梦”,便想起习总…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25日
  • 建国67周年主题征文:去姥姥家的路

      “快起来,快起来,都快九点了,咱们十点能到吗?”   “知道了,再睡一会,来的及。”   十月一开着新车回的老家,本想第二天补补觉的,谁知老妈安排去姥姥家,这不,一会就催了三遍…

    征文演讲 2022年10月19日
  • “中国梦,童心美”征文——慰问孤寡老人

      四五(班) 周睿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的家里,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同享受着天伦之乐,我经常和他们聊天,陪他们一起锻炼身体,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看着爷爷奶…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5日
  • 中国梦

      每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祖国梦,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梦。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五千年,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大起大落。翻开中…

    征文演讲 2022年12月9日
  •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主题征文:铭记三爱 百年相传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主题征文:铭记三爱 百年相传   寰宇飞转,瞬息万变,中华民族经历艰难困苦毅然走到世界前沿,俨然东方雄狮正在崛起,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征文演讲 2022年8月13日
  • 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梦在爱的脊背上

      时光匆匆流逝,岁月的流痕深深地烙印在父母的脸上,我的心里……   谁可曾想得到那时逃课的小姑娘,竟已成为一名长发及腰的少女,并且还能上大学。   忆起儿时那次逃课的场景,心中总…

    征文演讲 2022年7月1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