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西省镇安县检察院 民行科 汪洋
信息调研是基层检察院舆论阵地建设和检察新闻宣传的基础工作,是衡量基层检察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展现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检察形象的宣传窗口。信息调研工作将一线的各项反腐业绩、队伍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最新情况传达给社会,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需求, 对外宣教、收集舆情、接受监督,对内转化调研成果指导检察实践的循环过程,是取信于民、取智于民,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对惩治和预防犯罪、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基层检察院信息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检察院信息调研工作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部分干警轻视信息调研工作
访谈发现,部分干警把调研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分割开来,没有引起重视,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基层院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刑事检察、反贪渎侦、后勤保障、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等主流工作,检察调研是上级检察机关专门部门的工作,是上级院研究室“秀才们”的工作;还有人认为基层检察院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新闻宣传是办公室的工作,调研研究归政工部门负责,与其他干警无关。
2、分散式信息调研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基层检察院分散式信息调研工作机制的引发各种问题,比如独立写作常常导致一个素材被多位干警重复创作并习惯性投递同一媒体,造成资源浪费,也没有发挥集体智慧;很多年轻干警社会经验少,对政法工作、检察监督的全局性不强,素材的深挖不够,没有老将或创造团队指点,采稿率低;有些干警不关注政法类媒体的版面栏目和采编方式,非规范化的写作的投稿往往石沉大海;大量前沿、专业化检察理论和实践资料难以收集,检察信息调研的选材思路窄、质量提升慢;干警之间缺乏信息调研资源和经验交流共享平台。
3、部分干警结合实践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信息调研工作参与的干警数量有所上升,人员学历、年龄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从整体看,仍然缺乏检察理论扎实、法律监督实战经验丰富、提笔能写、开口能说、遇事能办、上下协调的综合性信息调研人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上级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和执行政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少;向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浅;围绕检察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不深入;为领导机关和院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查研究活动创新少,只是通常表现为口头的、零散的、平面的和表层的东西,缺少系统分析与思考。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信息调研工作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政法信息调研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法律属性、社会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政法工作第一位的任务,也就是要讲党性讲政治、尊重媒体宣教工作客观规律、坚持群众观点群众立场。
第一, 检察信息调研必须讲政治,调研文章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要体现检察工作积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理念。
这就是要求基层检察干警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立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学习意识和精品意识这六种意识。让百余字的信息、千余字的调研展示出在政法舆论宣传工作上中省市县在一条心、公检法司社会综治工作一盘棋,坚守立检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为政法维稳舆论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同时,我们应当在遵循新闻工作的基本伦理、新闻真实性的铁律之下,求实求诚,要坚决抵制“造舆论”“造声势”的宣传和为“配合形势”而装门面、摆花架、“政治需要”的调研,要严惩罔顾职业伦理,践踏新闻的生命,损伤公信力,玷污检察新闻工作宗旨的行径,坚守对党的忠诚、对新闻工作的热爱,讲党性、重品行,大力弘扬检察系统信息调研工作的求实务实作风和踏实朴素文风。
第二, 检察信息调研需必须时俱进地把握好基层政法舆论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当前,网络作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青年干警要积极探索实践检察信息调研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努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舆论引导广大网民,做好司法领域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政法网站舆论引导“主力军”、反腐言论“放大器”和政法权威信息“资源库”的作用。
第三,就是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我们是政法队伍的媒体工作者,要实际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望闻问切”,使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需要做好四要:一要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用功改文风,深入基层一线,形成扎实、深入、严谨、细致的作风,形成清新、朴素、言简意赅的文风,使新闻作品有深度、有说服力;二要加强对活动实践的研究,丰富活动的精神内涵,研究拓展这项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深化理性认识,指导今后新闻工作;三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让涉法、涉检的普通民众和优秀基层政法干警成为版面、话筒、镜头、网页的主角,让检察问卷探寻更多的公众利益需求,树立起公正、为民的检察形象;四要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对平安建活动的知晓率、对检察机关和政法干警的满意度,引导群众参与、理解、支持检察院各项法律监督工作,同心同德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信息调研队伍建设
信息调研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的基础。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需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舆论宣传领导团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培训组合理论业务功底厚、政治立场坚定、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强调研队伍。
要建立领导负责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符合院情的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制度,形成信息经主管检察长对内容审核把关,分管领导审核内容的领导分工责任制。可以成立由主管检察长、科长、和副科长组成的研究室,负责制定信息调研方向,由3—4名业务水平较高的干警自由组合成的信息调研小组若干,负责撰写稿件、制作视频和拍摄照片等,通过密切结合每年科室工作亮点和全院综合工作实际。要逐步建立起以主管检察长负责、研究室为主体、信息调研小组为骨干的,互帮互助、交流学习的立体式信息调研网络工作平台。
信息调研员队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采取有计划地举办通讯员培训班、业务进修、指定学习书本、邀请专家学者来院传经送宝、到兄弟基层检察院学习交流经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业务能力,着力培养个人平时积累好、法律业务精、写作能力强的干警,让其在广泛参与和承担信息调研任务的实践中成长、成才、成功。
新形势下,信息调研人员要想实现政法信息调研成果最大化,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迅速、网民参与面广、互动性强、涉及人权容易形成热点等优势,必须要保证实现信息调研的“四化”。
第一, 装备现代化。基层检察院为信息调研小组提供物质保障—工作工具,比如互联网电脑、高清数码相机等基础工具,有条件的基层院可以选配录音笔、高清摄像等器材,为创作检察图片、视频、直播等栏目作品奠定基础。
第二,投稿专业化。在检察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调研投稿专业化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研究室需要整理和定期更新出中省市县四级主流媒体的新闻栏目、商业网站社会万象或法制栏目的投稿邮箱目录;第二,研究室需要有信息调研干警成为各媒体杂志通讯员、记者资格的详细列表,以便高效地修稿、投稿和反馈信息。
第三,写作规范化。现实中,各网站栏目对内容的倾向性、行文章法要求各有不同,比如正义网案讯栏目要求笔者写讯头全部采取固定格式,讯头格式错误,编辑几秒钟就把稿件毙掉,讯头的正确格式为:正义网陕西9月6日电(通讯员 某某),是“电”而非“讯”,并且讯头内的地名必须是省名,相反,陕西和谐网的讯头就非常简单:和谐陕西网讯;同样是投稿检察案讯信息,检察日报的社会万象对字数有严格要求200-250字以内,已批捕或已判决的案讯采用率高,要求案件标题点睛、凝练,而正义网的案讯采稿率最高的是职务犯罪类稿件,无限字数,但求主题明确、表达流畅、关注案件细节等。这些细致、严谨、个性化要求,促使我们干警要在日常细观察、勤练笔、多沟通,逐步保证写作规范化。
第四,资讯收集网络化。除了12309举报电话,各地检察都网站一般都设有检察长信箱、网上举报系统等网络舆情收集工具。涉检、涉法的网舆收集可以直观反映检察工作对外宣传进展,反映抑制“群体极化”维稳成果,可以为基层检察决策提供重要的民间信息,为建立健全基层检察信息舆情监控制度征集草根智慧。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调研工作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通过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涉检错误、反动观点的不良影响。同时,我们的现场访问、电话调查、拦截访问、网上调查、邮寄问卷要有资料反馈、数据分析和调查结论,调研干警需要注重密切关注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控申、民行等直面群众部门的工作动态,及时捕捉涉检重大、敏感问题的新闻点,全面及时地掌握、分析、研判舆论宣传和研究素材。
(三)细化工作程序,鼓励多渠道转化信息调研工作的成果
成果转化是信息调研工作的重大飞跃。首先,要加强信息调研强程序化建设、细化工作流程,推动调研建议进入决策程序,提高调研成果的转化率。主管检察长和科室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具有全局指导和交流价值的要及时上报领导;对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及时上会研究,形成文件进行落实;对于有推广价值的信息,一方面及时报送上级检察院,或同兄弟院进行交流,还要注意观察外地检察信息动向,转发一些先进院、兄弟院原创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其次,要建立信息调研资料共享库。把时政要闻、党政文件、已刊登的文稿等素材分门别类存档建成检院内网共享并定时更新的资源库,克服分散工作的弊端,注重调研中的及时沟通和成果转化决策实践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