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时代的潮流领导思想宣传

  作为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融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已有成果,又以全新视野审视中国共产党人承载的历史使命,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开历史之先河,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使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站到了时代思想的制高点上,在展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引领力和实践感召力上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这种贡献,可以进行多种层面的分析和考察,但最基本的方面和最基本的逻辑,就是围绕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新的历史进程、开辟新的理论境界、引领新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指南,在引领社会主义运动进程、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中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

  以更为宽广的历史观、格局观考察时代变迁,在揭示新的历史进程、书写新的历史篇章中展示原创性贡献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洞察历史进程和发展大势,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形成的逻辑起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把握了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解放的正确方向,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基础是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系统分析,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深刻揭示,从而揭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同样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发展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进而科学回答了在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开阔的历史眼光和深刻的洞察能力把握历史大势,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一以贯之的鲜明特征,而每一次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审视,都会在“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产生一次新的思想飞跃,都会在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上掀开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登高望远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娴熟运用,这种运用突破了惯常的历史局限、社会局限和思维局限,体现了一种更为宽广的历史观、格局观,是一种“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的眼光,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不难发现,这一思想分析和思考当代中国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采用的是40年改革开放史、近70年新中国史、97年中国共产党史、170多年中国近代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宽广视角,是把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的分析框架,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思维方式。由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之所以“全新”,基本原因就在于采用了更为宽广的历史观、格局观,是一种“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胸怀、视野和境界。

  正是因为有了更为宽广的历史观、格局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俯览古今中外的洞察力,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方位方向、大势趋势,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提出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这种历史观、格局观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施政蓝图和举措;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富有历史特点规律和强烈时代引领性的思想理念和政策主张得到普遍认同,引发广泛共鸣。

  以更具本质性、原理性的思想观点阐明问题,在厚植党的理论根基、开辟新的理论境界中展示原创性贡献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理论的价值,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科学抽象”和“原理性表达”。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真理性,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能长盛不衰,根本在于它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本质性、原理性阐发。像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像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等,一系列带本质性、原理性的思想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历经时代变迁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理论魅力,在引领人类探求自身解放道路中彰显永恒价值。

  “研机析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更是这一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底蕴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性、原理性思想观点十分丰富而厚重,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中,也体现在十九大之前和之后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比如,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等,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立论依据,而且是运用社会矛盾运动理论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带有根本性质的新论断;比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无疑是对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学说;比如,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发展理念”和“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实际上是确立了具有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观;比如,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则是对文化地位和功能认识的重大突破,是对推进社会发展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的崭新阐发,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维度;比如,提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等,深刻揭示了改造社会进程中“客体”与“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党在实现自身历史使命中加强自身改造、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逻辑和内在机理;比如,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以把握人类历史大势和“大同”情怀相结合的思想创见,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

  “道”是“术”的遵循,“术”依“道”而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一系列带本质性、原理性的思想观点,实际上也是贯穿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大政方针之中的思想灵魂和理论基石。一系列带有本质性、原理性思想观点的提出,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内在的逻辑思维力量和理论穿透力量。这一思想能激起思想共鸣、打下深刻烙印,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根本在于以研机析理的思想表达,揭示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阐明问题的内在规律,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真正起到了深耕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的重大作用。把握了这些带本质性、原理性的思想观点,就能深刻理解新时代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取向、而不是别的方向取向,为什么是这样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别的政策措施,就能从内心深处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主观能动性和时代担当感。

  以更具时代感、现实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引领实践,在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执政本领中展示原创性贡献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实践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有了对社会大势的深刻揭示,有了新的理论境界,自然还要打通变为现实实践的路径和办法,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把怎么看同怎么干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重要方面。

  在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紧跟变化了的时代和现实,在正视客观情况、复杂矛盾、突出问题中阐明施政方略,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实践价值,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比如,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和强化使命担当,强调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党长期执政和风险挑战加剧的情况下,对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解决思想行动懈怠等问题提供有力引领;提出树立战略思维和保持战略定力,强调提高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针对的就是纷繁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给人们思想政治上所带来的复杂影响,目的是避免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提出强化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强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把认识和化解矛盾、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工作导向;提出坚持“抓铁有痕”和一张蓝图绘到底,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对于各个方面改变不良作风、提升工作实效更具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跟上时代就能打开思路,贴近现实就能找到办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接地气、贴人心、有温度,可亲、可学、可用,许多“金句”“名言”成为人们分析和阐明问题的常用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思想所蕴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观照时代、观照现实、观照人们的实际感受,真正起到了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的作用,有力提升了人们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信心决心和能力水平,提升了人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气象的信心决心和能力水平。xx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范围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都生动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践力量和突出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3259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上午9:26

相关推荐

  • 加强全镇宣传思想工作范文五篇

      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的动力之源。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

    思想宣传 2022年8月27日
  •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范文五篇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范文五篇   【导语】:高校应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思政课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形成品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宣传 2022年8月31日
  • 完成不能完成的挑战需要什么理念?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理论强党,成功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一个重要法宝。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讲…

    思想宣传 2022年11月20日
  • 西安事变知识宣传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张杨两将军发动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就建议:“根据我两年来…

    思想宣传 2022年9月18日
  • 关于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宣传范文

      【导语】: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思想宣传 2022年11月17日
  •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演变过程宣传内容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是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采取的一次军事行动。1936年正…

    思想宣传 2022年10月13日
  • 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精选范文(三)

      【导语】: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划时代意义,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思想宣传 2022年9月9日
  • 宣传长征精神讲话稿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本文大家带来讲话稿,一起来第一范文网。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

    思想宣传 2023年8月16日
  • 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在各个时期宣传工作在我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战争年代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全市宣传工作会议…

    思想宣传 2022年7月21日
  • 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教师

      奉献需要付出,自私的人永远不懂奉献。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教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   中央开展“ &rdqu…

    思想宣传 2022年8月22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