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餐饮礼仪的常识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保留完整,如、及,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圆满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餐桌礼仪在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则中国餐饮礼仪常识中国餐饮礼仪常识。

  圆形餐桌颇受。因为可以坐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节日如中秋节等,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的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中国餐饮礼仪常识默认。

  灶君

  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

  客人与传统的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俗,用饭时注意不要多样的,因为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航行;此外,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入碗饭的,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或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人则有一定的用饭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巾,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3077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8:39
下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8:41

相关推荐

  • 中秋节礼仪常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礼仪常识,供参考阅读!   中秋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礼仪常识 2022年8月18日
  • 商务礼仪比赛口号

      1、登上梦想舞台,展示礼仪风采。   2、登上梦想舞台,展示真我风采。   3、飞扬激情,炫我风采。   4、给文明定位,给礼议打分。   5、借你我之手,传礼仪之美。   6…

    礼仪常识 2022年7月20日
  • 幼儿文明礼仪知识

      幼儿礼仪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文明礼仪知识,仅供参考!   (一)起居礼仪   1.按时作息。睡前要向父母道声“晚安”,有顺序地脱鞋解…

    礼仪常识 2022年7月31日
  • 酒桌必备的敬酒礼仪常识

      中国对于敬酒礼仪非常的看重,如果你不懂一些敬酒礼仪常识还是不要喝酒为好,那样会很容易出错的。那么,敬酒礼仪常识有哪些呢?   1、顺时针顺序敬酒,同时自己的杯子低于别人。   …

    礼仪常识 2022年9月21日
  • 使用电话有哪些礼仪要求

      拨打电话:   (1)选择恰当的拨打时间,以不影响对方工作和休息为宜。   (2)开始通话,先问候对方,然后主动自我介绍;电话突然中断,由主叫方立即重拨,并向对方说明。如拨错电…

    礼仪常识 2022年10月22日
  • 职场人应知的商务礼仪

      无论你是实习生还是老板,你都需要知道基本的办公室礼仪,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彬彬有礼。   1.不要在开会时查看自己的个人物品,特别是有老板或者任何可以对你说不的人参加的会议。 …

    礼仪常识 2022年10月8日
  • 必知的特定场所礼仪介绍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小编整理了必知的特定场所礼仪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   (1)购物礼仪   进超市购物,要按规定存包。   购物时,若对已选购的商品感…

    礼仪常识 2022年7月13日
  • 中餐用餐礼仪常识

      我们都吃中餐,但是用餐的礼仪大家知道吗?下面是中餐用餐礼仪常识,欢迎阅读了解。   1、中餐宴席进餐一开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嚓手的千万不要用它去嚓脸。   2、上龙虾、…

    礼仪常识 2022年10月17日
  • 小学生日常的文明礼仪常识

      小学生日常的文明礼仪常识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学生日常的文明礼仪常识吧! 小学生日常的文明礼仪常识   一、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

    礼仪常识 2022年10月5日
  • 关于基本个人礼仪常识有哪些

      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   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一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在…

    礼仪常识 2022年9月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