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礼仪与禁忌

  一、国名渊源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简称“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得名于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意为“尼日尔河流经的土地”。1961年10月11日,尼日利亚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东邻喀麦隆,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连,西接贝宁,北界尼日尔,南濒大西洋的几内亚湾。

  三、主要概况

  尼日利亚全国面积92.3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1225亿(1988年)。主要有豪萨人、约鲁巴人、伊搏人、富拉尼人、伊比比奥人等。

  尼日利亚全国划分为21个州及1个联邦首都区,下辖3.4个地方政府。首都拉各斯。货币为“奈拉”。官方语言是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

  四、社交习俗

  尼日利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尼日利亚人众多,民族繁杂又奇特;

  女人讲究梳高发。胖女媲美受宠热;

  普遍性格都实在,不搞花套埋扣折;

  心地热情很纯真,态度忠恳不造作;

  注重礼节和礼仪,文明礼貌待宾客。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人们一旦吃下这种果子,所有问题也就会自行解决。若有固执者,必会受到所有人的谴责。“柯拉果”还是伊博人待客的佳果。当客人到后,主要端上柯拉果便是表示对来宾的诚心欢迎。尼日利亚的豪萨人十分重视礼节。朋友相见总要互相问候身体及家庭状况,而且还要问对方的家禽、家畜、庄稼等情况。豪萨人接待客人也很随便,主人一般不会兴师动众的特意为客人去准备,而是家里有什么,家人吃什么,客人也吃什么。尼日利亚豪萨人除有自己的民施语言外,还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手语,如:他们用拇指和食指拈出“达、达”的声音,表示对谈论的话题很赞赏,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如果把五个手指握成掌头再挥动手臂,则表示对某人的诅咒和谩骂;用手指头从自己的耳朵上由后向前很快刮过,往往表示“妙不可言”,或是“尝到了美味佳肴”,或是“听到了朋友出的妙计”;他们举起手臂,表示“极大尊敬”之意。

  尼日利亚的菲蒂族人惜马如命,他们从不吃马肉。如果马死了,全家人会象死去亲人一样痛器一场,并为马举行安葬仪式,将马尾县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坚持三年天天为之祈祷。尼日利亚伊博人的审美观念很个别,他们利亚埃加族妇女,喜欢梳高发。因此她们的族名也称“高髻族”。她们在发内填上棕榈丝核扎的高髻,高度相当于人头的两倍。未婚少女要扎成蛇形,因为蛇在当地认为是“洁白”;已婚人要扎成鱼形,因为鱼在当地表示“和睦”;老妇人发髻要扎上三叶棕榈条,因为棕榈条表示“长寿”;寡妇要扎成圆顶的,表示为死去的丈夫尽“忠贞”。

  五、礼节礼仪

  尼日利亚人在施礼前,总习惯先用大拇指轻轻地弹一下对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礼。尼日利亚豪萨人对亲密的好友相见,表示亲热的方式不是握手,也不是拥抱,而是彼此用自己的右手使劲拍打对方的右手。尼日利亚豪萨人晚辈见长辈要施礼问安。一般情况下,要双膝稍稍弯曲一下,向前躬一下身子。平民见酋长,必须先脱鞋走近酋长,然后跪下致礼问安,在酋长没下命令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站起来的。

  一般礼仪

  尼日利亚有许多部族,其习俗与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别,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

  约会与准时

  事先约会很重要,特别是与政府官员约会。

  尼日利亚人虽然一般不太有时间观念,但他们理解醒方人遵守时刻的习惯。由于在尼日利亚国内旅行很艰难,所以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估计要留有充分余地。

  交谈

  谈话中应回避的一个话题是宗教。

  恰当的话题是有关尼日利亚的工业成就和发展前景。尼日利亚人还喜欢谈论非洲的政治活动,特别是他们对非洲统一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以及其他非洲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六、信仰忌讳

  尼日利亚居民中有近半数人信奉伊斯兰教,34.5%信奉基督教,12.3%信奉其他宗教。

  尼日利亚人在交谈中,从不盯视对方,也忌讳对方盯视自己,因为这是不尊重人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是不应该干干净的事情的,否则便是对人的挑畔和污辱。他们忌讳“13”。认为它是厄运和不吉祥的象征。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来访客人若迟迟不端出柯拉果,就是表示拒客。识相的客人就该赶紧告辞。免得发生不快。已婚妇女最忌讳吃鸡蛋。她们认为妇女吃了鸡蛋就不会生育。因为它的外形似零(0),所以禁吃。他们不愿谈论政治,特别是有关非洲的政治问题。尼日利亚伊萨人认为食指是不详之物,无论谁用右手的食指指向自己,都是一种挑衅的举动;若是有人伸出手并张开五指对向自己,更是粗暴地侮辱人的手势,相当于辱骂祖宗。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尼日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七、饮食习惯

  尼日利亚人最爱食用传统的“五色板”,即用玉米面(黄色)、本薯面(浅黄色)、豆类面(咖啡色)、蔬菜(绿色)、西红柿(红色)混合在一起烧制而成的糕状或湖状食物。他们喜食粥汤,卡努里人喜食“布拉布斯科”,即用黍米熬的粥,吃时淋上熟油,香气诱人;豪萨人喜食“图活粥”,即有黍米、高梁米、大米合煮,再配以用调味汁拌好的鱼、肉和各种蔬菜。至于汤类,较为普及的是用炸甜瓜干、葫芦干、西红柿块、鱼或鸡合煮的“埃古西汤”,用肉末和香蕉煨制成的“阿卡拉汤”,香而不腻、别具一格。他们对中国饮食怀有极大的兴趣,他们用餐一般习惯以手抓饭,社交场合也使用刀叉。

  尼日利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 注重 讲究菜肴香郁,注重菜肴丰盛实惠。

  ② 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爱辛辣味道。

  ③ 主食 以面为主,也乐于品尝米饭。

  ④ 副食 爱吃虾、鱼、鸡、牛肉、羊内等;蔬菜爱吃豆类、山芋、西红柿、洋葱、土豆、黄瓜等;调料爱用胡椒粉、奶油、糖、葱、盐、醋等。

  ⑤ 制法 对烩、炖、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 中餐 喜爱中国的京菜、清真菜。

  ⑦ 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手抓羊肉、炸香蕉夹、三色丸子、烩虾片、干烧鱼、烩羊三样、砂锅炖牛羊肉、软炸里脊、香酥鸡等风味菜肴。

  ⑧ 水酒 喜欢饮啤酒;爱喝果子汁矿泉水、可可、咖啡;也喜欢喝加糖、薄荷叶等的绿茶。

  ⑨ 果品 喜欢柯拉果、柑桔、香蕉、菠萝、西瓜等水果;干果爱吃惊胡桃仁、花生米等。

原创文章,作者:fanw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nwen.hongwu.com/2668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4日 上午10:47
下一篇 2022年8月14日 上午10:49

相关推荐

  • 欢迎词的特点

      (一)欢愉性中国有句古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致欢迎词当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言 词用语务必富有激情和表现出致词人的真诚。只有这样才可给客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

    礼仪文书 2022年11月28日
  • 《欢迎词的实例》

      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讲话    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

    礼仪文书 2022年7月13日
  • 酒席礼仪

      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周礼·春宫·司几筵》的注释说:“铺陈曰筵,籍之曰席“。意思是说:铺在地上的叫做“筵”,铺在“筵”上的叫做“席”。所以“筵席”二…

    礼仪文书 2022年7月12日
  • 职场说话礼仪

      职场上,我们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

    礼仪文书 2022年7月5日
  • 欢送词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同欢迎词一样,欢送词也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组成。(一)标题标题的写法一般有两种。单独以文种命名。如《欢送词》。由活动内容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在研讨会结束典礼上的讲话》…

    礼仪文书 2022年11月20日
  • 聂荣臻沉痛哀悼华罗庚逝世的唁函

      聂荣臻沉痛哀悼华罗庚逝世的唁函华罗庚同志治丧办公室:    惊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使我十分悲痛!回想去年国庆前 夕…

    礼仪文书 2022年7月21日
  • 写悼词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写悼词的目的是主要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歌颂死者生前在革命或建设中的功绩,让人们从中学习死者好的思想作风,继承死者的遗志。但是这种歌颂是严肃的,不夸大,不粉饰,要根据事…

    礼仪文书 2022年11月6日
  • 酒店员工的礼貌礼仪规范

      (恰当的称呼)   在酒店服务中男士一般称先生,未婚的女性称小姐,已婚的称呼太太,对于无法确认的,称呼小姐。在酒店内遇到熟悉的宾客,应尽量称呼姓或职位,以表示尊重。切不可用“喂…

    礼仪文书 2022年10月26日
  • 《解说词的实例》

      观 星 亭    武侯祠前现矗立的就是结构精美的观星亭。你看它六角十二柱,双层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传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诸葛亮曾在…

    礼仪文书 2022年8月8日
  • 元曲大家马致远墓碑碑文

      据《东光县志》载,肖德宣,字青田,湖北汉阳人,嘉庆癸酉戍联捷进士,在道光年间连任东光二任知县。这位知县在任期间,不仅颇有政绩,而且具有文化艺术修养。他不但为马氏祠堂大门上题写了…

    礼仪文书 2022年10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